“用我省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警示教育课,太震撼了!作为党员干部,我一定要始终心存敬畏戒惧,警钟长鸣。”7月3日,回忆起前些天在党代会期间观看的警示教育片《永不停歇的征程》,山东省临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兴明仍然感到震撼。 在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期间,组织与会代表观看警示教育片、进行警示教育,这是该省扎实开展纪律规矩教育的一个缩影。 “针对当前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破解入脑入心、刻印在心,真学真懂、知畏知止等难题上办法不多等现象,我们在党风党纪教育、警示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认真开展纪律规矩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纪律规矩意识,警醒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山东省纪委副书记孙丰华介绍了该省开展纪律规矩教育的情况。 考用结合,划出学习党纪条规“硬杠杠” “某城市建设管理局局长王某参加辖区某公司商业庆典,接受该公司赠送的价值4000元的手机,王某收下后未登记交公。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这是山东省组织全省党员干部参加德廉和党风党纪知识学习集中测试的一道试题。 2016年,该省组织全省7万余名处级和副厅级党员干部参加集中学习测试,各市共约30万名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参加延伸拓展测试。集中学习测试的内容重点围绕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等新颁布的党内法规;测试的对象既突出关键少数又面向全体党员干部,副厅级和处级党员干部集中测试由省里统一组织,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由各市、县(市、区)负责组织。 测试不合格者暂缓使用!省纪委和省委组织部联合正式发文规定:测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作为干部使用的条件之一,8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成绩有效期为2年。 记者从山东省纪委宣传部了解到,该省为党纪条规的学习划出“硬杠杠”,将党风廉政教育与干部提拔使用相结合,使党员干部的学习和自我教育内有动力、外有压力,把党风廉政教育由“软性”要求变为“刚性”约束,能够较好地解决党风廉政教育虚、软问题。 全省各级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风党纪教育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济宁市纪委在“廉洁济宁”微信公众号开通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微考场”,供党员干部特别是纪检干部随时测试,增强学习效果;阳信县纪委借力“互联网+干部教育”模式,利用掌上微课堂推出党员干部系列学习教育专题。 用好身边案例,打出警示教育“组合拳” 山东省立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充分利用查处的典型案例,通过编印警示教育读本、拍摄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唤醒党员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高标准、严守底线,心怀戒惧、行有所止。 2016年,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通报17起省管干部严重违纪典型案件。省纪委先后组织摄制《刘贞坚腐败案件警示录》《前车之鉴》《国企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警示录》3部警示教育片,全省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约45万余人次接受教育。今年又拍摄了3集警示教育片《永不停歇的征程》和1部内部警示教育片《警钟长鸣》;制作《党员干部要自觉守纪律讲规矩》动漫宣传教育片,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省纪委网站和省内各大新闻网站播发。 同时,坚持用好忏悔录,在省纪委网站开设“来自心灵深处的忏悔”专栏,刊登违纪违法人员的忏悔录29篇;把严重违纪党员干部忏悔录发原单位,作为民主生活会反面教材,编印《十八大以来山东省纪委查处严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忏悔录选编》,发新当选省委委员、省纪委委员,以及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省管国企、省属高校及各市县纪委,组织开展警示教育。 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形成常态化震慑效应 “菏泽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王永江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6月30日,山东省纪委网站纪律审查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高度关注。 让违纪者既要挨板子,还要丢面子。山东省制定《省纪委监察厅案件查办情况通报办法》,省纪委及时在委厅网站和新闻媒体发布纪律审查信息,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实行“一通报六曝光”,即每进行一次党内通报,通报内容都在当地党报、电视台、电台、省纪委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同步曝光。截至今年6月底,已发布纪律审查信息28条;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77起,其中省纪委通报14起;通报曝光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典型问题45起,其中省纪委通报12起,持续形成有力震慑。 为强化震慑效果,山东省还创新通报曝光形式,针对不同类型开展专题通报。针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注重选择代表性强、涉案人员级别高的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十八大以来至今年一季度,仅省纪委就通报曝光厅级干部59名、县处级干部78名。针对一些容易反复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通报和集中通报。2016年,省纪委围绕公款旅游、公款吃喝、违规配备使用公车、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4类问题,通报曝光典型问题41起。针对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侥幸心理,逐步加大违纪行为具体情节、查处细节公开曝光力度,让大家认识到,隐身衣再好,照样会被剥去。(记者 李亮科 张晓明 中国纪检监察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