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思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也是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精准思维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全面细致分析问题,做到精准发现、精准惩处、精准施治,有效推动问题解决。深入学习把握精准思维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自觉将精准思维贯穿到纪检监察工作中去,对于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深刻领会精准思维的重大意义
精准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运用。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这一重要论述,十分精辟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精准思维体现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对事物进行深入分析和精准研判,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于纷繁复杂中直奔主题,于千头万绪中切中要害,紧紧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精准有效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精准思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精准思维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方面面,有效推动了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强调培养精准思维、精准开展工作,如在论述扶贫工作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论述深化改革时,强调“精准把握各项改革举措”等等。这些论述,阐明了精准思维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精准思维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纪检监察工作是个细活儿,关键要强化精准思维,精准发现问题、精准把握政策、精准作出处置。当前,有的纪检监察机构对政策把握不准,“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三转”不到位,工作发散不聚焦,甚至出现“回头转”;有的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搞“一刀切”,导致问责泛化滥化。凡此种种,都是缺乏精准思维的表现。转变思维、培育精细化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已经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解决的紧迫任务。
准确把握精准思维的基本原则
贯彻稳中求进。纪检监察工作要做到精准,就必须坚持有力有序,把稳中求进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方针。“有序”就是要把“稳”作为前提,着力防止急躁冒进情绪,保持政治定力和高压态势,做到工作初心不变、工作力度不减、工作成效不降。“有力”就是要把“进”作为目标,坚决反对无所作为,在“稳”的基础上在关键领域、薄弱环节上有所突破。
坚持实事求是。精准思维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对纪检监察工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精准思维的大敌是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不懂得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愿意对事物作细致具体的分析,看待问题粗枝大叶,得出的结论“大概”“也许”“差不多”,这也是实事求是的大敌。强化精准思维,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是一、二是二,发现什么性质问题就按什么性质对待,审查调查查证多少问题就处理多少问题,监督执纪应该适用哪种形态就适用哪种形态,不能主观片面,不能随意放大或缩小。
鲜明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同样,纪检监察工作也是为了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的精准性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当前,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已知问题和未知问题交替、浅层问题和深层问题交叉,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交缠,迫切需要我们下一番苦功夫去调查研究,把问题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有的放矢、靶向治疗。
严格依规依纪依法。严格按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办事,是精准思维的内在要求,是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鲜明特点。党纪和国法是管党治党的两把“尺子”,但“尺子”本身刻度的精准并不代表执纪执法也能做到精准。纪检监察工作事关重大、社会关注度高,必须强化精准思维,切实增强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的思想自觉,谋划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运用法治方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规、合纪、合法,真正做到对干部负责、对党负责、对历史负责。
自觉将精准思维运用到纪检监察工作中去
在职责定位上凸显“精准”。精准定位是精准思维的首位要求,定位准,才能责任清、方向明。要深刻认识到政治属性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本质属性、第一属性,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使命和责任,审查调查首先要从政治纪律查起,案件审理首先要从政治视角去分析把握,把准政治方向,注重政治效果,考虑政治影响。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执行情况的精准督查,严肃查处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聚焦“七个有之”问题,精准发现、及时清除政治上的两面派、两面人,决不让违背党中央精神、损害党中央权威的行为在四川有任何市场。
在监督对象上把握“精准”。精准聚焦是精准思维的直接体现,重点突出,才能精准有力。监察体制改革后,监督实现了全覆盖,监督对象大幅增加,对精准监督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须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攥指成拳、精准出击。要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一把手等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让他们少犯错误、不犯错误,形成遵纪守法的“头雁效应”。要聚焦惩处重点,对腐败增量要零容忍,对腐败存量坚持“两个优先查处”,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要扭住主体责任“牛鼻子”,认真履行协助职责,坚守“监督的再监督”定位,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严肃、认真、具体地履行日常监督职责,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
在手段方式上贯穿“精准”。强化精准思维是纪检监察机关一次深刻的思想革命和行为革命,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方式,实现纪检监察工作质的飞跃。要坚持前移关口、抓早抓小,做实做细监督基本职责,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在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要创新督查方式,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和直奔基层、直插末端的“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监督检查,深化“纪检监察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模式,开展解剖麻雀式蹲点调研,提升发现问题的精准度。要借助科技手段,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建设办案信息查询、信息数据共享平台。
在工作作风上体现“精准”。强化精准思维,必须持续转作风,将严实深细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暨全国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的要求,高标准开展主题教育,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要扎实开展全员实务培训,重点抓好纪法培训、技能培训、安全培训、信息化培训,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要做实做细基础工作,动态研判“树木”和“森林”状况,深入了解联系地区和部门历史沿革、文化特点、职能任务、机构编制,特别是领导班子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群众反映情况等,做到底数清、数字准、情况明。要深入开展纪检监察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大排查、大整改,坚决整治思想上不想监督、不敢监督和作风上不深不实等问题,坚决把“带病”干部识别出来、挡在门外,以极端负责、极端精细的工作作风保障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作者郑东风系四川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